近期维也纳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The Albertina Museum)为庆祝凯斯•哈林(Keith Haring)这位早逝艺术奇才的六十岁冥诞,以新的观点于2018年3月到6月期间展出一百件其生前的作品,展名为《凯斯•哈林─字母》(Keith Haring. The Alphabet)。展览焦点着重于他那独一无二、貌似简单图像中所影射对于不断流变的型态、社会正义、文化议题等的强烈关怀。参展的民众可以透过展览的规划,一解凯斯•哈林符号中所传达的讯息。
凯斯•哈林《Untitled》,1982 ©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简单的线条、活泼亮丽的色彩,看似小孩插图般的卡通人物、狗、飞碟,如雨后春笋般布满1980年代纽约的地铁及街头,变成通勤的纽约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这些不仅是涂鸦,也是艺术,更是普普艺术家凯斯•哈林透过符号与图腾对当时社会议题的表态与反思。此次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展名取为《凯斯•哈林─字母》便是将哈林画作中的人物与符号视作英文字母般,各个含有其独特的样貌及意涵供人发想与阐释。
发光的婴儿 —哈林创作生涯中最常出现的人物,它象征年幼的天真纯洁,一切的美好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狗 —两脚直立、对天狂吠、成群起舞,践踏小人,不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狗」在哈林的艺术中随处可见,也成为辨认他的艺术的经典符号。这难以不让人联想到埃及神话中狗头人身、看守死者的阿奴比斯神。他画中的狗便是人的神像化,是专权的政府或是官僚体系权力滥用中对人的压迫。
凯斯•哈林《Untitled》,1983,Gerald Hartinger Fine Arts, Vienna ©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三眼怪 —多余的眼睛与露齿的微笑,是贪恋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思。
凯斯•哈林《Untitled》,1981 ©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相拥 —充满人性关怀,不分种族、性别相拥的俩人,在爱中结合并散发光芒。
凯斯•哈林《Untitled》,1982 ©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高举双手、空洞的点点人 —空洞或许是哈林反映当时约翰•蓝侬(John Lennon)的枪杀案,或指人们心中的空虚,人们举起手像在表示「别射我」!也反映当时越战中的非人道行为。被点缀的人则是被社会边缘化的社群,如同性恋者、爱滋病患、非白人等。
凯斯•哈林《Ohne Titel》,1982 © The Keith Haring Foundation。
他曾说过:「艺术应该解放你的灵魂,触发你的想像并激励人们向前走。」直至今日,凯斯•哈林的艺术仍持续对当代艺术产生影响,他所关注的社会议题仍不断被探讨。他的艺术是对当下最切身的回应,就如同人生,艺术也必须在时间的流动下不停的变化与转换。他反抗既定社会,将文化反思付诸街头涂鸦,又将街头涂鸦带到画廊与博物馆中,让艺术界肯定街头创作的价值。而他画中标志性的粗线条、童趣式的涂鸦与不断浮现的符号,已成为二十世纪普普艺术的代表印象。
展览资讯: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The Albertina Museum)「凯斯•哈林─字母」(Keith Haring. The Alphabet)
展期: 2018/03/16至06/24(Exhibition Time: 2018 March 16- June 24)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采取删除等措施。
第三届亚太少儿书画大赛火热征稿中,快来参加吧!详情请点击赛事征集。
(少儿书画赛事网丨少儿书画大赛丨少儿绘画比赛丨少儿美术大赛www.apya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