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偏上的浪漫——吴海洲个展
MEBOSAPCE美博空间荣幸地宣布将于2018年6月2日推出艺术家吴海洲个展“中等偏上的浪漫”。
大约在2011年前后,吴海洲的绘画经历了一次明显的转变,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对绘画本身不断深入的体验和实践的内在推动。
在那之前,他和他的一些同龄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他们都从中央美院附中、中央美院一路走来,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训练,也身处相似的社会和艺术环境,接纳国内外艺术信息和创作风格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早期作品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集体性样貌,这可能也成为他们后来想要逃避的某种共同趣味。
2010年名为“公园·轶事”的展览是吴海洲对之前创作的阶段性总结。这些以城市公园为背景,取材艺术家个人和媒体照片上的图像素材的绘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初步奠定了吴海洲作为艺术家的声名。
这些作品将公园中发生的生活场景切割成碎片,采取一种介于回忆和偷窥之间的暧昧的视觉形式;图像的社会和现实维度和绘画的手工感和物质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在观者心中唤起一种挽歌般的情愫,让人想起“小船儿荡起双桨”这样的歌曲,那些过往的岁月——现在看来缺乏私密空间,经济上更是局促——经过时光的滤镜,有了别样的浪漫氛围。
2011年,吴海洲因为身体原因休整了一段时间,这也让他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创作。“公园·轶事”系列广受欢迎,艺术家却没有再继续这种风格——与那些绘画相连的是一种不可复现的心理状态,一如画中的少年时光。对于一位真诚的创作者,他总是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来与自身日益丰富的阅历和感受相契合。
2011年“麻醉的橡皮筋” 那一批作品或许是更加直接地关照现实的尝试,而绘画的钟摆最终还是摆向了他的内心世界,并再次关注绘画语言本身和经验的可视性处理,从一种抒情的再现性风景转向一种向内探索的,意蕴更加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心理风景。
2007年,吴海洲画了一幅名为《忘》的作品,画中一对青年男子背对着观众立在湖边,此岸树木环绕,对岸山峦叠现。这件作品所依据的原始图像只有火柴盒大小,两位男子的姿态传达的暧昧情愫打动了他。2013年,他重绘了这个题材,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姿势,出现在《再一次》中,而人物周边的环境变得异常简单,没有了树木,也没有对岸的山峦,依稀可以辨识的水、天和霞光与其说是具体物象,不如说是一些流动的色块。画面右边一条自上而下的垂直色带打破了画面的自洽,提醒观众这首先是一个绘画性平面,一个绘画现实。
与较早的绘画相比,吴海洲后来的绘画具有一种明确的自反性,在言说对象的同时,首先言说的是绘画本身。显然,这解构了绘画的情感力度,使观众很难与人物产生共情,然而观众在情感期待受阻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更自主的境地,可以更自由地与绘画产生现实的、心理的种种关联。
另一种与吴海洲的近期绘画相连的是它们的“轻魔幻”特质——它们展现的并不是狂放不羁的想象力,而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荒诞感。在《拯救》中,泳池上方的跳板上立着一个身穿长袍的男子,手里拿着一个灭火器,突兀地出现在色调温柔的晚霞之中——这个画面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又并非全然不可理喻。穿长袍的男子和灭火器实际上成为吴海洲近期绘画中经常出现的元素,连同气球、小船一起,构成了艺术家创作中的一些基本语汇,这些都在暗示某种移动、漂浮和不安全感,从而把画中人、观看者都引向某种不确定的未来。.
苏珊·桑塔格说:“真正的艺术能使我们感到紧张不安。通过把艺术作品消减为作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进行阐释,人们就驯服了艺术作品。阐释使艺术变得可被控制,变得顺从。”吴海洲的这些绘画试图带给我们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不安感,它们悬置于梦境与现实,过往与当下之间,在社会现实、心理现实和绘画现实之间小心翼翼地不断调试,在不安之中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
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采取删除等措施。
第三届亚太少儿书画大赛火热征稿中,快来参加吧!详情请点击赛事征集。
(少儿书画赛事网丨少儿书画大赛丨少儿绘画比赛丨少儿美术大赛www.apya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