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视觉艺术课程

视觉艺术是所有以视觉为目的的艺术作品的统称,包含了绘画、摄影和雕塑等传统美术; 电影、动画等媒体艺术; 建筑、城市、室内和景观设计等工业艺术和各种民间艺术品。上个世纪初期,视觉艺术教育被纳入到北美地区小学和中学教育体系之中,从最初学习点、线、面、立体、色彩等绘画技巧为主线的教育理念,发展到培育和提升公民整体艺术能力的层面。K-12艺术课程的使命是教育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欣赏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会以创作者、表演者或观众的角色参与艺术活动、体会人生情感,使用各种艺术媒介、艺术符号表达和交流思想,培养学生们终生受用的艺术感知、欣赏、评价和创作能力。

在今天的北美视觉艺术课堂上,老师会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出自不同历史时期,使用不同材料,运用不同技巧的艺术作品介绍和讲解,引领学生完成从观察、讨论、技法体验、模仿、构思、创作到形成饱含个人见解的评论一系列完整的艺术实践过程。

归纳起来,北美艺术教育的特点首先是走出课堂教学空间。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走入美术馆、博物馆、城市规划中心、繁忙的市中心和田野乡间欣赏、体验、临摹和探讨生活中各个领域和空间内的艺术创作。

其次,避免宣讲式教学。当前采用非常广泛的由博物馆教育学者Philip Yenawine和认知心理学家Abigail Housen共同设计的视觉思考策略法(VTS)鼓励教师通过询问三个不具有任何导向性的问题,训练学生理解艺术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个问题分别是:

这幅画里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s going on in the picture?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看见了什么呢?What do you see that makes you say that?

你还能发现什么?What more can you find?

教师从第一个问题出发递进式提问,要求每个学生给予回馈,进而复述并尝试归纳每个学生的回答,偶尔附加一些自身体验,目的是鼓励学生淋漓尽致的将所有想要表达的观点倾述出来。鉴于艺术本身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会大相径庭,但是在无数次观点不同、火花碰撞的讨论后,学生们最终总可以探索和领悟到每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VTS教学,当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毫不畏惧的侃侃而谈,说出自身所感觉的意义,甚至发现教师所未发现的见解,使学生学会了观察细节,表达想法,倾听他人,理解思想的多元并掌握沟通的技巧。

再次,也最重要的是教学作品的科学选择,体现艺术的共通和多元。得益于培生这样的知名教材出版机构和众多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贡献,视觉艺术课程内容得到了精妙的编排和广泛但精准的选择。

例如培生的低年级教材中介绍绘画与音乐,色彩与音乐关系的课程,学生们通过欣赏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体会如何利用线条,色彩,延伸呈现轻快的律动,同时在边欣赏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构成系列作品,边聆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尝试在点,线,面中听见色彩,感受知觉混合的意境。

百老汇爵士乐

再例如笔者熟悉的一位视觉艺术教师将梵高的《盛开的杏花》和宋徽宗的《瑞鹤图》先后展现给儿童,使学生们体验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感受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共同享用天青色调与白,黄,黑色的巧妙搭配,了解每幅画的故事背景,体会两幅画共同蕴含的吉祥,希望之意。